东西湖这十年 | 行稳致远
秋色绚烂,丰收盛景
我们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
回首十年东西湖人用拼搏奋斗凝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伟力
奋进十年
东西湖这片因农立区、因工兴区的神奇土地
再次迎来非凡巨变
今起推出《东西湖 这十年》系列报道,全面回顾东西湖拼搏奋进的十年、历史巨变的十年、幸福美好的十年。回首过去,是为了总结经验、凝聚共识、振奋精神,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
东西湖的发展之路
行稳致远
她因围垦建区,因农业立区。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从一群区办、场办的啤酒厂、副食厂、制药厂中发展出一批驰名荆楚的优秀企业,完成了工业化的第一步。
1992年,敢想敢干的东西湖人在一无政策、二无资金、三无经验的背景下,白手起家创办了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境内外企业落户建厂。从此,东西湖迅速成长迭代,30年间成功建立起了现代化工业体系。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新时代,新十年。
东西湖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切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迎来了经济发展最快、实力提升最快、产业迭代最快的非凡十年。
到2021年,东西湖GDP(地区生产总值)已增长至1576亿元,是2011年的5.4倍,一跃成为全国经开区50强,“全国百强区”第72位。
东西湖以“工业倍增”为抓手,开辟武汉工业版图“新战场”,重点围绕食品、机电、物流等产业开展招商引资,建设大平台,吸引大项目,带动大投入,实现大发展。
后五年(2017-2022)东西湖以“动能转换”为引领,孜孜不倦谋求产业升级新突破,建立网络安全、新型显示等新兴产业集群。同时,传统优势产业努力转型升级,继续担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潜力股
两个名字,一个梦想。成为武汉三大国家级开发区之一的东西湖,踌躇满志、蓄势待发,全力构建武汉跨越式发展“第三增长极”。
彼时,作为国家重要制造基地,武汉提出“工业强市”目标,规划工业“新版图”:6个新城区和3个跨三环线的中心城区建设示范工业园区,而在这一过程中,东西湖实力凸显,成为 “潜力股”。
艾帕克等企业成为智能制造的代表。
到2011年时,东西湖已拥有国内外各类企业2500余家,食品、机电产值占比超过60%;全口径财政收入109亿元,人均财政收入位居全省第一。
政策叠加带来发展机遇。2012年,东西湖积极实施“大部制”改革,推动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与东西湖区委、区政府合一,探索精简高效、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合一的管理体制。
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利好,叠加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活力,进一步激发了东西湖的发展潜力。
区位优势放大发展动能。东西湖扼守武汉西北,区位优势明显,2010年又一次性打通了三条通往外界的“大通道”:
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二期工程正式开通,首次深入吴家山腹地,使东西湖成为全市首个开通轨道交通的新城区。
当年9月中铁联集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在东西湖建成通车,以此为基础,两年后中欧班列(武汉)从东西湖首发,四年后实现常态化运营,使东西湖乘上了湖北、武汉通往“一带一路”的“风口”。
当年12月武汉三环线正式画圆,在东西湖与武昌、汉口、汉阳这“老三镇”以及光谷、沌口两大开发区、其他新城区之间搭起了一条循环大动脉。
优等生
全区完成33平方公里工业倍增发展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将食品产业园、保税物流园、台商工业园、海峡科技园四个功能产业园区连成一片,奠定了“大开发”格局。
2013年全区21.5平方公里的工业倍增发展区二期顺利完成建设,成功向西延伸,使西部区域成功搭上了工业化的发展快车。
2014年全区已实现80平方公里工业园连片开发,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发展区基础设施全覆盖。
斯坦雷电气、东本制锁等汽车零配件企业来了;还有TCL空调、联塑科技、台玻等制造类企业也来了……
另一组数据,更能让人感受到那五年东西湖工业高歌猛进的升腾气场:
东西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刚刚突破460亿元,2012年就连续跨越500亿、600亿两个台阶,全年完成625亿元,同比增长35%。
2013年东西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又连续跨越700亿、800亿两个台阶,达到802亿元,同比增长28%。
2016年东西湖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达到1155.3亿元,是2011年的2.5倍。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一年100亿甚至近200亿元的增长, 20%、30%的增幅,支撑着东西湖经济一路向前,迅速跻身武汉工业实力榜前列,夯实了“第三增长极”的基础。
随着实力的蓄积达到“临界点”
一场新的变化
也即将拉开大幕
东西湖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 - 东西湖融媒体中心编辑部
责编 - 柳之萌 刘洁舲
编审 - 王兴华 邱敏
听,这是东西湖的声音!